手機版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山西政府

長治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長治
網站熱點:
解讀,長治,山西長治,政辦文件,中國長治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9:25:16
網站介紹:
長治政府網站圍繞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事、政民互動三大政府網站功能定位,對提高政府服務公眾的能力和水平,建設長治市法制型政府、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網站百科

歷史沿革/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長治市古為“上黨”、“潞州”地域,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曾為潞子嬰兒國,后并于晉國。戰國時,屬韓國。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首置上黨郡,后歸趙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
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并州。建安十八年(213),上黨郡入冀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上黨郡復歸并州。西晉永興元年(304),上黨郡屬前趙,建興中(313~317)歸后趙。后上黨郡歸西燕。太和5年(370),苻堅滅燕,上黨郡入后秦。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稱帝于長子,上黨郡歸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國。
隋開皇三年(583),上黨郡廢,移潞州于壺關。大業元年(605),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
唐武德年間(618~627),改上黨郡為潞州,并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729),以玄宗歷試嘗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大歷元年(766),置昭義軍。
五代后唐莊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時(913~914),改為匡義軍,歲余,唐滅梁,改為安義軍。后晉(936~947),復為昭義軍;后漢、后周(947~960)因之。
宋代,太平興國初(976為元年),改昭義軍為昭德軍,后為潞州。元豐年間(1078~1085),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建中靖國元年(1101),昭義軍改為威勝軍。崇寧三年(1104),復為隆德府,后為昭德軍。
金代(1115~1234),潞州隸河東南路,天會六年(1128),置潞南遼沁觀察處。
元代(1206~1368),潞州屬晉寧路。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太宗三年(1231),復為潞州,隸平陽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隸行中書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隸山西中書省,九年(1376),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1616~1911),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長治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實行省、道、縣3級制,廢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同年4月,于今長治市置潞澤遼沁鎮守使署;民國5年(1916)改為潞澤遼沁營務處。民國13年(1924),撤銷營務處。民國19年(1930),撤銷冀寧道,各縣直隸山西省。民國26年(1937),山西省政府(閻錫山政權)置第三、第五專區。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以太行、太岳山為依托,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隸太行四專區。1946年6月,長治市升格為地級市,直隸太行區。1950年3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縣級)。1952年3月,工礦區復為長治市,并恢復為地級市,由長治專區代管。1953年7月1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1958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代管長治市。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1975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1983年9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和長治、潞城2縣。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消,晉東南地區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區11縣(市)。

行政區劃/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長治轄10個縣、2個區、1個縣級市:長治縣、襄垣縣、長子縣(Zhǎngzǐ)、屯留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城區、郊區、潞城市。

長治市行政區劃表
地區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萬人)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城區
55.6
48.4
046000
太行東街66號
郊區
289
28.1
046011
延安中路61號
潞城市
615
22.7
047500
潞華街道
長治縣
483
34.1
047100
韓店鎮
襄垣縣
1158
27
046200
古韓鎮
屯留縣
1142
26.4
046100
麟絳鎮
平順縣
1550
15.1
047400
青羊鎮
黎城縣
1101
15.9
047600
黎侯鎮
壺關縣
1013
29.2
047300
龍泉鎮
長子縣
1029
35.3
046600
丹朱鎮
武鄉縣
1610
18.3
046300
豐州鎮
沁縣
1315
17.2
046400
定昌鎮
沁源縣
2556
15.9
046500
沁河鎮

旅游資源/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長治是境內山河壯麗氣勢磅礴的錦繡山河與歷代古物交輝息息相印,有其獨特的文化神韻。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時代歷史古跡文化和古建筑藝術珍品。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和光榮的傳統,構成了長治市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

長治旅游資源獨特。有老頂山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谷和太行水鄉、靈空山、武鄉溶洞等天然勝景;有上黨門、城隍廟、二賢莊、堯都華門,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跡;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位于市郊的三垂岡(也稱三垂山、二岡山),在*歷史上大有名氣,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助不僅占據了上黨,而且為最終消滅后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為此寫下了一首奇詩《三垂岡》。毛主席一生飽覽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對三垂岡之戰史事爛熟于心,揮筆書寫了嚴遂成的《三垂岡》詩,那大氣磅礴、雄健瀟灑的毛體書法,為三垂岡增添了無窮魅力。

作為長治市象征的上黨門,鐘鼓二樓左右對峙,風馳云動,蔚為壯觀;分水嶺出土的大批戰國時期車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觀音堂殿內的明代懸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玉皇觀的琉璃塔,飛閣流丹,金壁輝煌;五*斗拱蓮柱,匠心獨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層大雄寶塔,巧奪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藝精湛;位于沁源縣的靈空山,松林密布,古樹參天既有五龍池、益海洞等“靈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桿旗”等珍貴古松,實為旅游避暑之勝地。壺關縣的天然紫團溶洞,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洞外山霧繚繞,郁郁蔥蔥,確屬人間奇景,使游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還有長子縣的法興寺和崇慶寺、襄垣縣的仙堂寺、壺關的二仙廟、以及相傳女媧補天采石的黎城縣廣志山、精衛填海采山的長子縣發鳩山,神農氏炎帝嘗百谷的老頂山等。此外,還有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舊址、上當戰役主戰場、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處,更吸引著中外游客駐足觀瞻,深沉思慮,流連忘返。

縣區概況/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長治市現轄10個縣2個區1個縣級市: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襄垣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和城區、郊區及潞城市。全市共有146個鄉鎮,3507個行政村。

人口/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923,466戶,常住人口為3,334,564人。

資源/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自然資源

長治現已探明的礦藏有、主要是山西長治市潞安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長治潞安王莊煤礦的煤好,銷往國內和國外.、、、硫磺、石灰石、石膏、石英、大理石等40余種,其中有開采價值的20余種。尤其是煤炭,預測總埋藏量為906億噸,已探明儲量346億噸,占山西省探明儲量的12%,具有煤種多、埋藏淺、煤質優、易開采等特點。全市還有相當儲量的硫鐵礦、鐵礦、硫磺礦、鋁土礦、石英、耐火粘土、大理石、油巖、陶土等,均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后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這些水資源為長治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谷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產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松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政治/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市委書記馬天榮
市長席小軍
市委常委、副市長許霞
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玉圣
副市長王貴平
副市長馬四清
副市長陳鵬飛

經濟基礎/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綜合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55.66億元,*額增加49.64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7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12%的目標,為1996年以來的較高增幅。人均GDP 7992元(按1:8.2767匯率折算為966美元),可比增長12.5%。

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產業增加值27.44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153.45億元,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74.77億元,增長10%。一產比重穩步下降,二產比重上升較快,三產因受非典影響比重略有下降,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12.8:54.3:32.9調整為10.7:60.1:29.2。

宏觀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6.52億元,增長41.6 %,財政總收入占GDP 的比重達到14.3%,比上年提高1.8 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6億元,增長40.9%,增收3.8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執行27.61億元,增長24.2%,增支5.39億元,較好地保證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稅收保持高平臺上的繼續較快增長,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23.13億元,增長42.5%;地稅稅收收入9.15億元,增長29.9%。宏觀經濟景氣保持高位運行,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與預期 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年末達到128.9點,比上年提高5.6點。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實力提升較快。2003年13個縣市區生產總值175億元,增長15.5%,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近10年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水平?h區財政總收入21.44 億元,增長53.5%,當年新增6個億元縣,年末全市已有11個縣市區財政總收入超過億元,其中潞城市達3億元;潞城市店上鎮財政總收入1.4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億元鄉鎮?h市區一般預算財政收入8.23億元,增加2.48 億元,增長43.3%,潞城市、郊區、襄垣縣一般預算收入跨越億元。

市場物價繼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4%,比上年上升2.4%,比2000年上升6.8%,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居住類價格比上年分別上升7.4 %、0.2%、2.2%和1.9%。各類生產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升19.3%,其中冶金部門上升26.7 %,電力上升6.9%,煤炭及煉焦上升31.3%,化學工業上升1.9%;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6%。

社會形勢穩定。就業機會增多,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50.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6%。新增就業崗位3.26萬個,城鎮從業人員達到45.12萬人,其*有、集體及其他經濟類型在崗職工29.9萬人,增加2146人;農村從業人員105.58萬人。再就業工程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種途徑使5404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儲備再就業崗位8000余個,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7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者人數563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社會治安及安全生產狀況有所好轉,刑事案件立案數比上年下降5.5%,作案成員減少3.9%;交通事故發生數比上年減少16.2%,火災事故發生數上升13.4%。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集群化水平和配套能力較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農民因災受貧,收入增長相對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擴大;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較大。

農業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村經濟的競爭力不斷提高。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79億元,種植業占68.5%,林業占6.3%,牧業占23.8%,漁業占0.2%,其他占1.2%。種植業、畜牧業是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在全市耕地和總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總體結構逐步趨于合理區間?偛シN面積30.65萬公頃,減少3.5%;糧經比例由上年的83.6:16.4調整為82.3:17.7;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3.96萬公頃,減少3.5%。

農作物產量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13.41億公斤,下降7.4%;蔬菜總產量14.47億公斤,下降0.8%;油料總產量1836萬公斤,下降27.4%;棉花總產量8萬公斤,下降35.7%。

林業生產快速發展。繼續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大規模植樹造林,全年完成造林面積 5.27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2.03萬公頃,太行山綠化工程完成2.14公頃,新增干果經濟林1.1萬公頃,通道綠化1579公里。幼林撫育實際面積2.03萬公頃。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規;洜I、特色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龍頭企業、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禽蛋、牛奶產量分別為9.16萬噸、4.1萬噸和1.59萬噸,分別增長6.7%、14%和28.7%;豬、牛、羊、驢存欄和出欄數均保持增長。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48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當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93萬公頃,增長10%;年內265處飲水解困工程全部竣工,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0.66萬人。通電、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話的行政村占總村數的比重分別達到99.9%、64.8%、99%和93.1%。全年農村用電量4.55億千瓦時,增長6.6%;農業機械總動力123.77萬千瓦,增長6.9%;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74 萬噸,地膜覆蓋面積 3.16萬公頃。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繼續發展。全市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非農經濟收入比上年增長19.6%。綠色農業長足發展,依托自然優勢,建成開發了20條產業帶,積極開發新產品,至年末已有112種綠色農產品通過國家認證。農村私營個體經濟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貿易業、餐飲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2.6萬人,增長7%。有效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54元。鄉鎮企業生產效益提高,全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74.48億元,增長57.6%;入庫稅金8.34億元,增長71.9%。

工業與建筑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32.47億元,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同)完成增加值94.5億元,增長29.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0.5億元,增長23.8%;集體企業完成4.3億元,增長31.9%;股份制企業完成15.2億元,增長36.2%;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完成0.4億元,增長110.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14.1億元,增長17.5%。重工業發展較快,輕工業增加值3.1億元,重工業增加值91.4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3.7%,輕重工業的比例為3.3:96.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原煤3297.8 萬噸,增長27.3%;洗精煤645.2萬噸,增長54.8%;機焦437.5萬噸,增長60%;發電量93.17億千瓦時,增長18%;生鐵301萬噸,增長32.9%;鋼143.2 萬噸,增長14.5%;鋼材147.2萬噸,增長24.3%;水泥212.2 萬噸,增長12.5%;交流電機54.2萬千瓦,增長35.4%;化肥36.7萬噸,下降6.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實現利稅總額40.4億元,增長117.6%,其中利潤19.53億元,增長307.4%。產品銷售收入225.7億元,增長6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1.3,比上年提高37.9點,為1992年核算該指標以來的較好水平。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2.1%,產品銷售率為98.6 %。

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筑企業9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竣工產值12億元,增長7.6%;實現利潤4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年末職工平均人數3.2萬人,增長8.2%;全員勞動生產率5萬元/人,增長1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1萬平方米,增加 1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全市繼續深入貫徹擴大內需的政策,深化經營城市理念,大力實施百強調產,固定資產投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86億元,增長87.3%。其*有及其他單位共完成投資116.49億元,增長92.8%。在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51億元,增長118.7%;更新改造完成29.89億元,增長92.5%;其他投資28.56億元,增長70%;房地產開發投資7.05億元,增長48.4%。

從資金來源上看,自籌資金、利用外資和其他資金占資金總額的比重高達76.6%,突出地顯示出日漸增多的投資項目對國家財政資金的依賴進一步減弱,投資自主增長的活力明顯增強。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58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6個,本年投產項目339個,新增固定資產55億元。重點工程長晉公路(長治段)、農網二期、漳山電廠、王曲電廠、趙莊煤礦等進展順利。

房地產發展形勢較好。200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38萬平方米,增長121.4%,其中,住宅24.97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銷售額4.08億元,增長173.8%,其中,住宅2.9億元,增長158.9%。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原煤開采390萬噸/年,洗煤72萬噸/年,焦炭210萬噸/年,生鐵106萬噸/年,煉鋼220萬噸/年,水泥56萬噸/年,造林面積2.5萬畝,火力發電46.2萬千瓦,新建改建公路337公里,移動通訊基站13個,程控交換機3萬線。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綜合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航空運輸實現突破,長治至北京、長治至上海、長治至太原三條空中航線年內相繼通航,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6494人次。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長邯高速公路通車運營,完成了長晉高速路基橋涵工程,長太高速奠基開工,長臨高速展開前期準備工作,一個以長治為中心,東至青島,南達澳門,西通新疆,北連太原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呼之欲出。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8.8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25公里,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967公里;高次級路面里程3779公里,增長7.2 %;新建農村公路1380公里,建成紅色旅游路39公里。

全年公路貨運量5999.2 萬噸,增長2.9%;公路貨運周轉量39億噸公里,增長2.1%。公路客運量3201萬人,公路客運周轉量17.54億人公里,受非典影響,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8億元,增長44.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231萬元,增長21.5%;電信業務總量8.56億元,增長47.6%。全年郵寄函件436.71萬件,包件9.21萬件;報紙353.52 萬份,雜志164.34萬份,特快專遞16.36萬件。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年末互聯網固定撥號上網用戶累計達12.24萬戶,增長85.5%。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60萬門,增長20.4%;年末本地電話用戶55.12萬戶,新增12.12萬戶;其中市話用戶達到36.07萬戶,新裝電話6.0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9.05萬戶,新裝電話6.05萬戶;全市移動電話發展到45.77萬戶,其中年內新增13.77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8部。

旅游業平穩發展。隨著紅色旅游線路、太行山自然風光及炎帝文化等旅游資源的開辟和整合,全市形成24條旅游線路,對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年末全市共有14家旅行社和7家星級賓館。在受到非典重創后,全市旅游總收入仍達7.27億元,下降10.2%,其*內旅游總收入7.2億元,下降9.6%;國際旅游收入78.8萬美元,下降52%。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304萬人次,下降12%;海外游客1411人次,下降51.8%,其中接待外國人1271人次,港澳臺胞140人次。

國內外貿易

著眼于擴大內需,統籌發展國內外貿易。增加人民收入、擴大就業等政策使消費者信心進一步提高,促進了消費結構升級,假日經濟、旅游經濟以及全市商業網點建設步伐加快,城鄉消費品市場呈現近年來少有的活躍態勢,汽車、商品房、家用電腦、通訊器材、醫藥保健等新的消費熱點持續升溫,書報雜志以及食品、洗滌用品、化妝品等銷售也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50億元,達到50.45億元,增長16.3%,增幅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5.7億元,增長19.1%,對全市零售額的貢獻首次超過城市。按營業方式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3.6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29億元,增長18.6%;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2.55億元,增長10.1%。

積極應對非典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轉變出口方式,大力吸收外資。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163萬美元,增長10.5%;其中出口2586萬美元,增長39.4%;進口2577萬美元,下降8.5%。出口中,加工貿易額70萬美元,實現新突破,焦炭、生鐵、鑄件、金屬鎂、土特產出口發展較快。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366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62萬美元,下降27.4%。

金融

金融業健康平穩運行。各項存款快速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300億元,達315.89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增長29.7 %。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314.39億元,較年初增加72.26億元,增長29.8%,增幅、增量均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本外幣儲蓄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19.16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17.91億元,比年初增加33.92億元。各項貸款較快增長,信貸結構得到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17.19億元,比年初增加54.4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4.79億元,比年初增加54.54億元,增長34%,增幅、增量創1993年以來新高。人民幣短期貸款余額145.3億元,比年初增加28.1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6.8億元,比年初增加11.92億元;居民個人消費信貸余額11.17億元,較年初增加5.74億元。

保險事業日益興旺。平安保險公司進入長治市場,年末駐市保險公司達到5家。全年承保金額300.65億元,其中財產險212.37億元,人壽險88.28億元。各種保費收入6.16億元,增長32.3%, 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44億元,增長12.5%;壽險保費收入4.47億元,增長52.9%;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2477萬元,下降45.7%。賠款支出金額8678萬元,增長1.3 %;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7276萬元,壽險給付金額930萬元,健康和意外傷害險給付金額472萬元。

觀光游覽/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長治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開始,為歷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內她那山河壯麗氣勢磅礴的錦繡山河與歷代古物交輝息息相印,有其獨特的文化神韻。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時代歷史古跡文化和古建筑藝術珍品。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和光榮的傳統,構成了長治市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

長治旅游資源獨特。有老頂山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谷太行水鄉、靈空山、武鄉溶洞等天然勝景;有上黨門、城隍廟、二賢莊、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跡;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位于市郊的三垂岡(也稱三垂山、二岡山),在*歷史上大有名氣,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助不僅占據了上黨,而且為最終消滅后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為此寫下了一首奇詩《三垂岡》。毛主席一生飽覽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對三垂岡之戰史事爛熟于心,揮筆書寫了嚴遂成的《三垂岡》詩,那大氣磅礴、雄健瀟灑的毛體書法,為三垂岡增添了無窮魅力。

作為長治市象征的上黨門,鐘鼓二樓左右對峙,風馳云動,蔚為壯觀;分水嶺出土的大批戰國時期車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觀音堂殿內的明代懸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玉皇觀的琉璃塔,飛閣流丹,金碧輝煌;五*斗拱蓮柱,匠心獨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層大雄寶塔,巧奪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藝精湛;位于沁源縣的靈空山,松林密布,古樹參天既有五龍池、益海洞等“靈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桿旗”等珍貴古松,實為旅游避暑之勝地。壺關縣的天然紫團溶洞,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洞外山霧繚繞,郁郁蔥蔥,確屬人間奇景,使游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還有長子縣的法興寺和崇慶寺、襄垣縣的仙堂寺、壺關的二仙廟、以及相傳女媧補天采石的黎城縣廣志山、精衛填海采山的長子縣發鳩山,神農氏炎帝嘗百谷的老頂山等。此外,還有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舊址、上黨戰役主戰場、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處。

長治及附近主要旅游景點:始祖百草堂 靈空山 紅豆峽 太行山大峽谷 青龍峽 黑龍潭景區 金燈寺 黃崖洞 五* 大云寺 九天圣母廟 廣志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盤秀山 天臺庵 石評梅故居 林里關王廟 花坡 老頂山森林公園 女妖洞 八泉峽 羊腸板 長治觀音堂 法興寺 紫團山 天脊山 城隍廟北齊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嶺古墓群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寶塔 龍祥觀 古脊椎動物群化石遺址 大云院 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樂村戰斗紀念碑閻寨南涅水石刻造像館 崇慶寺 黃崖大峽谷 上黨門 壺關太行大峽谷十八盤 太岳烈士陵園 玉皇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正覺寺 神頭之戰紀念碑嶷神嶺太行八泉峽太行水鄉 古城長治

衛生城市/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2006年05月20日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鑒定組的9位專家,一致通過對長治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的考核鑒定意見,同意報請全國愛衛會命名該市為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鑒定組副組長、遼寧省愛衛辦主任李衛平宣讀《考核鑒定意見書》。認為長治市創衛工作始終堅持“統一思想,加強領導,以人為本,嚴格管理,加大投入,齊抓共管”的總體思路,建立起“黨政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財力充分保障、監管嚴格有序”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帶頭、上下互動、部門協動、軍民共建、輿論推動”的全社會大聯動的創建格局,凸顯了“科學監管、點面結合、全面推進、城鄉聯動”的“創衛”特色,實現了城市衛生工作“一年一個樣、三年變新樣、五年大變樣”的衛生創建目標,使廣大市民普遍享受到創建的成果,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參與和好評,整體衛生水平達到了國家衛生城市的基本要求?己髓b定組希望該市進一步加快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提高環衛設施水平,逐步縮小和減少城中村,繼續廣泛開展全民健康教育,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專業技術機構的自身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做到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創建力度不斷增強,工作力求新的發展,爭創“國家衛生城市”精品工程。

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鑒定組組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宮新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符合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積極向上的社會發展需要,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長治市不愧是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神話之鄉。長治人民積極創造條件,創造美好家園,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創造了美好的環境,人民群眾得到了最直接的利益。人們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得到了深深的教化,更加激發自己去積極工作,努力創造。他希望全市人民持之以恒,加快發展步伐,加強管理力度,使經濟結構更加合理,規劃建設更加科學。

長治市委書記郭海亮表示,通過鑒定,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是長治創衛工作的又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力求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繼續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要求,發揚老區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動真碰硬的開拓進取精神,深入查找不足,切實解決問題,努力完成好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的各項任務。他要求不斷提高創衛工作整體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全市人民創造較佳人居環境。 

走在長治縣的大街小巷,無論與誰談起縣委、縣政府對老百姓的惠民政策,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理出一份“幸福單”:在全國*開通了縣城免費公交;全縣農村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65元,60歲以上的城鎮居民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75元,是全國城鄉養老保險全覆蓋*縣;實現幼兒到高中“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全面普及;率先在全省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實現了城鄉醫療保障全覆蓋。2012年,長治縣民生工程的受益對象更是輻射到了方方面面:農村新“五個全覆蓋”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繼續實施冬暖工程,為全縣所有農民每戶免費供應1.5噸煤;縣城至市區城際快速通道建成通車;新農合住院補償報銷額提高1萬元,較高限額達到5萬元;解決了30個村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4%,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9.6%,為749名困難群眾實施了醫療救助,發放救助金266萬元。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了25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了22元。同時,又啟動了“四個全民”的民生工作新工程:“全民教育”,實行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免費教育,使全縣免費教育年限增加到十五年!叭窬蜆I”,力爭“十二五”末,提供就業崗位容量超過全縣勞動力人數,實現充分就業!叭耩B老”,實現全縣60周歲以上老人無憂養老!叭襻t!,實現全縣人民一生享有醫療保障。

今年,長治縣將繼續致力于“民生政府”的打造,圍繞“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這一目的,切實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將集中力量辦好以下惠民實事:開通縣城至市區城際快速公交,實現市縣、縣鄉、鄉村三級公交 “無縫對接”;實現全縣數字電視全覆蓋,為所有數字電視用戶提供8元/月的收視費補助;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施原劉家山礦區生態修復工程;開工建設黎嶺街西延工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再提高10元,分別達到75元、85元,并為全縣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完善城鄉低保較低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人均較低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30元、24元,達到288元、134元。同時,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對20類重大疾病、特困人員較高可獲得醫藥自費部分50%的救助,較高封頂線5萬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名稱時代地址
*批(1961)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1938年武鄉縣
第三批(1988)法興寺長子縣
天臺庵
平順縣
大云院五代至清平順縣
第四批(1996)龍門寺五代-清平順縣
崇慶寺
長子縣
第五批(2001)正覺寺金至明長治縣
觀音堂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長治市
淳化寺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平順縣
九天圣母廟北宋至清平順縣
沁縣大云院宋至清沁縣
洪濟院金至清武鄉縣
武鄉縣大云寺宋至清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武鄉縣
三峻廟
金至清壺關縣
原起寺潞城市
第六批 (2006)潞安府衙長治市
長治玉皇觀元至清長治縣
天王寺長子縣
真澤二仙宮元至清壺關縣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1941年黎城縣
東邑龍王廟金至清潞城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北村舊址
(歸入*批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1939年潞城市
佛頭寺平順縣
回龍寺
平順縣
夏禹神祠元至清平順縣
金燈寺石窟平順縣
普照寺大殿沁縣
寶峰寺元至明屯留縣
靈澤王廟金至清襄垣縣
昭澤王廟襄垣縣
襄垣文廟元至清襄垣縣
第七批 (2013)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1940~1942年沁源縣
南涅水石刻南北朝至宋沁縣
西周黎侯墓群西周至春秋黎城縣
北和炎帝廟元、清長治縣
小張碧云寺大殿長子縣
布村玉皇廟宋至清長子縣
韓坊堯王廟大殿長子縣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長子縣
義合三教堂金至民國長子縣
下霍護國靈貺王廟金、清長子縣
前萬戶湯王廟長子縣
中漳伏羲廟元、明長子縣
大中漢三嵕廟元、清長子縣
莊頭天仙廟壺關縣
馬廠崇教寺元至清郊區
關村炎帝廟元、清至民國郊區
長寧大廟元至清黎城縣
辛村天齊王廟元、明至清黎城縣
黎城城隍廟明至清黎城縣
李莊文廟金至民國潞城市
李莊武廟元、清潞城市
北社三嵕廟元、清平順縣
北社大禹廟元、清平順縣
北甘泉圣母廟元、清平順縣
西青北大禹廟明至清平順縣
南涅水洪教院元至清沁縣
靈空山圣壽寺明至清沁源縣
先師和尚舍利塔屯留縣
石室蓬萊宮明至清屯留縣
武鄉真如寺元至清武鄉縣
襄垣永惠橋襄垣縣
襄垣昭澤王廟元、明襄垣縣
襄垣五龍廟元至清襄垣縣

教育/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院校

院校類型
院校名稱
大專院校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長治職業技術學院、長治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長治師范分院、潞安職業技術學院、長治技師學院
中等職業學校
華北機電學校、長治衛生學校、長治市藝術學校、長治市商業學校、長治市體育運動學校、長治市幼兒師范、太行技校等
中學
長治一中、長治二中、太行中學(長治學院附屬太行中學)等

旅游/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旅游景點

太行山水
太行山大峽谷、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天脊山、太行水鄉、虹霓大峽谷、神龍灣、通天峽、板山、太行龍洞、太行紅石公園等
名勝古跡
上黨門、潞安府城隍廟、觀音堂、天臺庵、南涅水石刻館、法興寺、龍門寺、崇慶寺、原起寺、五*、仙堂山、天下都城隍、靈空山、沁縣大云院、沁縣二郎山、西湖、千女湖、洪濟院、武鄉縣大云寺、明惠大師塔、真澤二仙宮、寶峰寺、襄垣文廟、金燈寺石窟等
紅色旅游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黃崖洞兵工廠景區、王家峪、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老爺山上黨戰役遺址、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八路軍文化園、太行山實景劇、平順西溝展覽館等

旅游街景

青龍峽屬于龍泉峽的一條支峽,位于龍泉峽東北口,西北距縣城70公里,是龍泉峽風景區旅游景點之一。青龍峽呈南北走向,全長5公里,其中點綴著青龍潭、蓮花臺、狐仙洞、馬奇寨等4個景點。因峽內有青龍潭,故名青龍峽。青龍峽南口寬闊敞開,兩側山峰平緩低矮,遙相對峙。漫山皆是松、柏、柿、棗樹,花草叢生,遍地青翠,萬紫千紅。谷底到處是奇形怪狀的靈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較大的一塊靈石為長方形,長15米、高15米、寬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青龍峽自然風光優美,是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太行水鄉恐龍谷又名紅巖谷,因谷中石崖形似恐龍而得名?铸埞扔衅咛幘包c:紅旗渠源、大禹治水議事、世界第二的恐龍谷、神鬼靈蛙、漳河*瀑布、天然浴池、千米綠色走廊。四周奇峰翠,谷中懸瀑瀉,是人們休閑度假的理想之所。

著名人物/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馮奉世:字子明,西漢將領。上黨潞縣(今潞城東北)人。
李業興,上黨長子人,北魏、東魏時著名學者。
堯雄:字休武,祖籍上黨長子,北魏將領。
苗晉卿:唐潞州壺關人,以精通儒學著稱于世,擅長作文。
李繼。鹤职詧D,祖籍上黨,北宋名將、外戚,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胡兆祺:沁源縣城北村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并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宋冠英:屯留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趙樹理: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
葛水平:沁水縣山神凹人,代表作《今世今生》、《喊山》、《地氣》、《守望》、《裸地》等。

城市榮譽/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城市榮譽
獲得時間
*曲藝名城2015年
國家森林城市2013年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2013年
全國文明城市
2011年
*優秀旅游城市
2010年
國家衛生城市
2006年
國家園林城市
2005年
首屆*魅力城市
2004年

友好城市/長治[山西省地級市]

友好城市
所屬國家
光州韓國
圣迪耶法國
上哈特市
新西蘭
雷丁市
美國
瑪爾市
德國
勃利耶市
法國
盛岡市
日本
類似“長治”
與“長治”相關的網站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高潮 - 百度 (baidu.com),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百度 (baidu.com),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