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西傍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
晉中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的年輕城市。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內就有城邑出現,春秋時期開始設立縣一級行政建制。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68年起稱晉中地區,1999年,設立地級晉中市。晉中市轄區總面積1.6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5萬,行政區劃分為1市(介休)1區(榆次)9縣(太谷、祁縣、平遙、靈石、壽陽、昔陽、和順、左權、榆社)及晉中經濟開發區,118個鄉鎮。
晉中是晉商故里,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17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晉中商人的商號店鋪遍設全國通都大邑,并遠涉日本、西亞和俄蒙,一時間“晉商”與“徽商”并駕齊驅。1824年,在這里誕生了*歷史上*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以此為代表的山西票號“匯通天下”、“執全國金融之牛耳”。
晉中人杰地靈、名家輩出。著名歷史人物中,政治家有春秋祁奚、東漢王允、北宋文彥博、清代祁雋藻;文學家有唐代王維、溫庭筠,實業家有晉商巨子喬致庸、渠本翹,票號創始人雷履泰;當代名人中,有法學家張友漁、歷史學家侯外廬、畫家李琦、歌唱家郭蘭英、閻維文及乒乓球世界冠軍王濤。
晉中境內山、川、丘陵皆備,氣候四季分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東部山地嶺高坡廣、林木豐茂,是全市重要的林產品基地;中部丘陵崗巒起伏、草種繁多,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基礎;西部平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素為發達的農業區。
晉中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境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具有開采價值的煤、鐵、鋁土、硫磺、石膏、陶瓷土等20余種,占全省探明儲量礦種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儲量大、煤種全、品質優,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這為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晉中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可開發的旅游景點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等一批全省的旅游拳頭產品和旅游精品,旅游資源優勢已日益顯現出來。此外,通過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旅游要素配置,我市旅游品牌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強。
晉中產業基礎的綜合經濟優勢明顯。我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農業產業化居全省領先位置,是全省糧食、蔬菜、畜產品、干鮮果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和畜禽產品綜合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農業科技含量較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強,農業優勢突出。
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形成機械、煤炭、冶金、化工等支柱產業,煤焦、紡機、玻璃器皿、瑪鋼、醫藥等產品在全省占有較大份額。
晉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優勢,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優勢,無疑是激勵全市人民奮發圖強、負重趕超的內在精神力量。
這些比較優勢是我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都為建設山西中部*有活力的經濟帶和城市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大大增強了實現新目標的可能性。
晉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東,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5′~114°05′, 北緯36°40′—38°06′之間。東依太行山,與河北省的井陘、贊皇、內丘、邢臺、武安、涉縣5縣、市毗鄰;西傍汾河水,與呂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交口5縣、市相連;東北、西北分別與陽泉市、太原市及所屬的陽曲、清徐2縣交界;東南、西南分別與長治市的武鄉、沁縣、沁源3縣和臨汾市的霍州、汾西2縣、市接壤。
晉中市緊臨山西省會太原市,是山西省的交通樞紐和太原市的南門戶。南同蒲鐵路、太(原)焦(作)鐵路呈“人”字型南北縱穿,石(家莊)太(原)鐵路、陽(泉)涉(縣)鐵路分兩支東西橫貫。太原——舊關、大同——運城、太原——長治3條高速公路和108國道、208國道、207國道、307國道以及12條省級公路南北交織,東西穿梭,構成網狀。加之市城區距太原市武宿空港僅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共產黨晉中市委員會、晉中市人民政府駐榆次區。南同蒲、石太、太焦3條鐵路干線在市區交匯,太舊、太長高速公路、108國道環市區經過。市區中心文化廣場(原榆次北門廣場)十字路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4′13″,北緯37°35′24″。北距首都北京市487公里,距省城太原市27公里、大同市382公里、天津市607公里、呼和浩特市667公里;東至陽泉市92公里、石家莊市204公里;東北至秦皇島市869公里、哈爾濱市1775公里;南至鄭州市550公里(太焦線)、廣州市2250公里;東南至上海市1468公里、福州市2073公里;西南至西安市624公里、成都市1466公里、昆明市2686公里;西北至蘭州市1300公里、烏魯木齊市3192公里。
晉中市處山西腹地,居晉省東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部汾河峽谷古稱“雀鼠谷”,為“晉陜通衢”,歷代兵事頻繁,多有交戰;東部太行山脈山高關險,素為“晉疆鎖鑰”,是八路軍抗日的重要戰場,地處太行山巔的左權縣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
名稱 | 行政區劃代碼 | 面積 (km2) | 人口 (萬) | 下轄區域 |
---|---|---|---|---|
榆次區 | 140702 | 1,318 | 64.8 | 北關街道、錦綸街道、新華街道、西南街道、路西街道、經緯街道、安寧街道、新建街道、晉華街道、烏金山鎮、東陽鎮、什貼鎮、長凝鎮、北田鎮、修文鎮、郭家堡鄉、張慶鄉、莊子鄉、東趙鄉 |
榆社縣 | 140721 | 1,700 | 13.7 | 箕城鎮、云簇鎮、郝北鎮、社城鎮、河峪鄉、北寨鄉、西馬鄉、蘭峪鄉、講堂鄉 |
左權縣 | 140722 | 2,022 | 16.4 | 遼陽鎮、桐峪鎮、麻田鎮、芹泉鎮、拐兒鎮,寒王鄉、石匣鄉、龍泉鄉、粟城鄉、羊角鄉 |
和順縣 | 140723 | 2,194 | 14.6 | 義興鎮、李陽鎮、松煙鎮、青城鎮、橫嶺鎮、喂馬鄉、平松鄉、牛川鄉、馬坊鄉、陽光占鄉 |
昔陽縣 | 140724 | 1,945 | 23.1 | 樂平鎮、皋落鎮、東冶頭鎮、沾尚鎮、大寨鎮、李家莊鄉、界都鄉、三都鄉、趙壁鄉、孔氏鄉、閆莊鄉、西寨鄉 |
壽陽縣 | 140725 | 2,116 | 21.2 | 朝陽鎮、南燕竹鎮、宗艾鎮、平頭鎮、松塔鎮、西洛鎮、尹靈芝鎮、平舒鄉、謦愁鄉、溫家莊鄉、景尚鄉、上湖鄉、羊頭崖鄉、馬首鄉 |
太谷縣 | 140726 | 1,046 | 30.5 | 明星鎮、胡村鎮、范村鎮、北汪鄉、水秀鄉、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 |
祁縣 | 140727 | 853 | 26.9 | 昭余鎮、東觀鎮、古縣鎮、賈令鎮、城趙鎮、來遠鎮、西六支鄉、峪口鄉 |
平遙縣 | 140728 | 1,254 | 51.2 | 古城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古陶鎮、段村鎮、東泉鎮、洪善鎮、寧固鎮、南政鄉、中都鄉、岳壁鄉、卜宜鄉、孟山鄉、朱坑鄉、襄垣鄉、杜家莊鄉、香樂鄉 |
靈石縣 | 140729 | 1,202 | 26.7 | 翠峰鎮、靜升鎮、兩渡鎮、夏門鎮、南關鎮、段純鎮、馬和鄉、英武鄉、王禹鄉、壇鎮鄉、梁家焉鄉、交口鄉 |
介休市 | 140781 | 744 | 41.35 | 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 |
(備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人口數為2013年度公安部的統計數據,區劃資料截至2014年4月;表格部分內容來源 )
晉中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勢東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階梯狀分布,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
因地質變化,境內總體表現為東部山地、中部盆地、西南部山地和西部汾河谷地四個地貌單元。東部山地處于太行山脈中段,屬典型巖溶化的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主要山峰有左權的北天池(海拔2097米)、和順的陽曲山(海拔2059米)。中部盆地是新生代以來形成的新裂陷帶,北高南低,海拔在700——900米間。西南部山地為太岳山脈北端,有發育完好的傾斜單面山,東緩西陡,LU勢險峻,屬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有靈石的牛角鞍、石膏山(2533米)和介休的綿山(2120米)、天峻山(2009米)。西部汾河平川沿汾河呈帶狀分布,海拔多在800米以下。汾河出境處一段,因韓侯嶺隆起自然形成峽谷,地表為黃土殘垣、丘陵及侵蝕中山地貌。山地、丘陵、平川分別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63.9%、20.5%和15.6%。
晉商文化旅游區的6縣、市、區正好位于晉中西部平川、汾河谷地。但這一地區的東部和中部地形仍以LU地、丘陵為主。其中榆次、太谷、祁縣東部為太行山,平遙、介休、靈石東部為太岳山。西部則是晉中盆地底部和汾河沖積平原。全境的極高點和*處均在靈石縣境內,極高點為靈石縣東部的太岳山脈*峰牛角鞍,海拔2567米;*處為靈石縣西南部石橋村附近的汾河出境處,海拔僅574米。
晉中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偟奶卣鳛椋捍杭靖稍锒囡L,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陽日照時數平均為2530.8小時,榆次最多,靈石最少;輻射總量為545—581千焦/平方厘米,壽陽*,昔陽最小。年平均氣溫9.4C,其中平川區平均為10.4C,東山區平均為8.1C。年平均無霜期151天,其中平川區為160天,東山區為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其中平川區為437.4毫米,東山區為530.3毫米,東山區比平川區偏多93.9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18.4毫米,一般平川區大于東山區。
由于受境內復雜的地形影響,氣候帶的垂直分布和東西差異比較明顯,總體表現為熱量從東向西遞增,降水則自東向西遞減,即氣溫西部平川高于東部山區,年較差在28.2C一30.4C之間,降水東部山區多于西部平川,一年最多相差160毫米。
處于西部平川的晉商文化旅游區6縣、市、區氣候比較溫和,晝夜溫差變化較小,年平均氣溫比其他縣高2—3C,夏季7月份高出3——4C。較熱區為靈石縣,年平均氣溫比全市高1.5C,極端*氣溫出現在平遙縣,達39.6‘C(1999年7月30日),為全市*值。
全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為界,分屬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東部河流多屬海河流域南運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濁漳河;西部河流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瀟河、烏馬河、昌源河、惠濟河、龍鳳河、靜升河。
汾河為流經境內*大河,沿西境由北向南縱貫祁縣、平遙、介休、靈石4縣市,流程128公里,流域面積911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58億立方米,是西部平川用水的主要來源。
境內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的汛期,且流程短,徑流小,含沙量大。受地形及自然植被影響,東、西部河流又有差異,東部河流水量相對充沛,含沙量小,西部河流水量比較枯乏,泥沙多。全部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10.3億立方米,人均360.92立方米。
全市土地總面積2460.6萬畝,占山西省土地總面積的10.5%, 居全省11個地(市)第4位。其中耕地面積585.4萬畝(基本農田502.01萬畝),園地47.38萬畝,林地533.44萬畝,牧草地161.92萬畝,水域面積51.54萬畝,建設用地134.38萬畝,未利用土地945.82萬畝。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92畝。
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屬礦種11個,非金屬礦種22個。主要有煤、鋁土礦、鐵、鉻鐵礦、鈦鐵礦、石膏、水泥用石灰巖、耐火黏土、石英巖狀砂巖、水泥配料用黏土、電用石灰巖、硫鐵礦等。其中鈦鐵礦和鉻鐵礦保有儲量居山西省之首;石膏、煤炭分列全省第三、第七位。石膏礦儲量13601萬噸,煤炭儲量192億噸,以礦石品位高、礦床規模大、埋藏淺著稱,為晉中*優勢礦種。探明儲量為鐵礦2902.7萬噸、鋁土礦4413.6萬噸、石灰石5050萬噸,為相對優勢礦種。各市縣中,以靈石縣、介休市礦產資源最多,主產煤炭、鋁土礦、石膏、石灰石等,靈石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介休為全省最主要的焦炭生產基地。
據評價資料,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5.6億立方米,其中河流徑流量1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lo.4億立方米,二者重復量5.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585立方米,土地畝均水資源量297立方米,均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受地形、氣候及自然植被影響,東部山區水資源相對豐富,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農業比較發達的西部平川6縣、市、區,人均、畝均水資源量僅為378立方米和17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晉中植物種類齊全,林木、果木、藥材、花卉、藻類、菌類皆備,共有116科、892種,其中野生植物747種。樹種主要有油松、山楊、白樺、遼東櫟、側柏、白皮松、杜松等,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和太岳山脈主脊兩側,以老廟山、萬山、人頭山、跑馬坪、四縣垴、蒙山、綿山、石膏山一線為多,其次是白羊山、陽曲山、觀音垴、南天池、烏金山、罕山、方山等山地。名貴樹種主要有白皮松、杜松、核桃楸、翅果油松、刺五加、獼猴桃等,珍稀名貴中藥材有綿貝、元胡、羽葉三七,野生油果植物以沙棘、遼東櫟、榛子、山桃、山杏、酸棗為主,且分布廣闊,面積較大。干果經濟林以核桃、紅棗、花椒、柿為主,且分布集中,栽培歷史悠久。全市森林總面積(包括經濟林和四旁植樹)506.3萬畝,主要分布于東部山區,森林覆蓋率為20.59%。*森林公園轄區有4個,分別為榆次烏金山、靈石石膏山、壽陽方山、左權龍泉山 。全市有天然草地資源818.2萬畝,其中300畝以上連片性草地704.4萬畝。品質優良的牧草有50多種。
晉中動物種類計有陸棲脊椎動物27目231種,其中鳥類172種,哺乳類42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金雕、大鴇、玉帶海雕、黑鸛、豹5種,二級保護動物有斑嘴鵜鶘、灰鶴、大天鵝、鴛鴦、鳶、蒼鷹、雀鷹、松雀鷹、大磚、普通鶩、鳥雕、白尾鷂、獵隼、游隼、燕隼、灰背隼、紅腳隼、紅隼、雕鶚、小鶚、長耳鶚、短耳鶚、水獺、原麝、黃羊、青羊等26種。
一、晉中市民族宗教概況
我市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基本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滿、蒙、彝、土家等26個少數民族,人口近5000人,分布在全市各地。我市也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市,有5個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約13萬信教群眾分布在全市11個縣的60余個鄉(鎮)、500余個行政村,有30余處經政府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以及140余名宗教教職人員。
二、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民族宗教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執行黨的關于民族宗教工作方針、政策,以“構建和諧做貢獻”為主題,圍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把晉中建設成為山西中部*活力的經濟帶和城市群的戰略構想,引導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勤勞致富奔小康,有力地促進了民族的團結和進步,進一步確保了宗教的和睦和穩定,為構建和諧晉中創造有序穩定氛圍做出了貢獻。
晉中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在距今約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已有人類活動。商代后期,出現城邑。春秋時期,開始設立縣一級的行政建置,境內設有祁(屬今祁縣)、鄔(屬今介休)、涂水(屬今榆次)、馬首(屬今壽陽)4縣,為晉國統領;東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國(屬今昔陽)。戰國時,全境分別為韓、趙、魏三國所據有。秦統一全國后,實行郡縣制,境地屬太原郡和上黨郡管轄。東漢時,在今昔陽置樂平郡,始有縣以上的郡一級建置,全境分屬太原、上黨、樂平3郡。三國時歸魏并州統轄,為太原、上黨、西河、樂平4郡所領。北魏統一北方后,改屬并州太原郡、鄉郡(初治今榆社縣社城鎮,后遷今武鄉縣故縣鎮)、樂平郡、上黨郡和汾州西河郡(治今吉縣)。此后相繼屬于東魏、北齊。隋初廢郡設州,改屬并、介、韓、遼(開皇十六年設,治今昔陽)、呂5州。后廢州復郡,屬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不久,又改屬太原、介休、霍山3郡。唐代建置變化頻繁,境地由并、介、呂、韓、太、遼、榆、受、箕、汾、儀等州及太原府相繼領屬,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為太原府和汾、遼2州統領。其中榆次、太谷、祁縣、壽陽屬太原府,平遙、介休、靈石多屬汾州府,樂平、和順、榆社屬遼州。北宋時期,境地屬河東路太原府、汾州、遼州、平定軍管轄。宋金南北對峙期間,屬于金。元代,分屬冀寧路和晉寧路。明清兩代,分屬于太原、汾州、平陽3府和遼、平定、霍州3個直隸州。
民國初期,全境分屬冀寧道和河東道。1927年(民國16年),廢除道制,直屬山西省督軍府(后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綏靖公署)。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晉中境內各縣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分屬于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邊區政府管轄。1948年7月,晉中全境獲得解放,各縣暫歸華北區太行一專區、太岳一專區和晉中(旋改稱太原)一、三專區管轄。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設立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從此,晉中開始成為一個統一的行政區域,稱榆次專區。1950年8月,改稱山西省人民政府愉次區專員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專員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晉中專員公署,俗稱晉中專區。1968年9月,成立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5月,改設晉中地區行政公署,仍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1999年9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地級市),所屬榆次市改為榆次區。2000年10月,晉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晉中產業基礎的綜合經濟優勢明顯。該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農業產業化居全省領先位置,是全省糧食、蔬菜、畜產品、干鮮果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和畜禽產品綜合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農業科技含量較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強,農業優勢突出。 全市工業生產煥發出勃勃生機,F已形成機械、紡織、建材、冶金、化工、電子、煤炭、輕工、食品等十多個門類,全國*紡機廠、液壓件廠、鋇鹽基地,都在晉中。此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晉中已成為全國*民用鍋爐生產基地。同時,著重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和出口創匯的產品。精梳機、電腦繡花機、鋇鹽系列、碳纖維、砌塊成型機、電解鋁、電纜、服裝等。
晉中文物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可開發的旅游景點約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縣(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32處。境內現有平遙、祁縣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左權龍泉、壽陽方山、榆次烏金山三處國家森林公園。平遙古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晉商文化為主要特色的“兩城(平遙古城、榆次老城)、兩寺(雙林寺、資壽寺)、四山(介休綿山、榆次烏金山、靈石石膏山、壽陽方山)、五院(曹家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等景點是山西省旅游熱線之一。
晉中市主要旅游景點有渠家大院、榆次老城、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榆次常家莊園、綿山、張壁古堡、常氏靜園、體和堂、客院、廣和堂、孔祥熙宅院、白塔、大寨村、石馬寺、毛家大院、龍巖大峽谷、水墨頭漁鄉、臥佛寺、東北堡門、常氏祠
堂、杏園、獅園、常氏可園石蕓軒書院、四十四帝后帖、后街、奉旨承恩坊、養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謙和堂、節和堂、人和堂、華展、清虛閣、無邊寺、凈信寺、鎮河樓、鎮國寺、文廟大成殿、“日升昌”票號、慈相寺、后土廟、洪山源泉、襖神樓、回鑾寺、曹家大院、石膏山、資壽寺、介子推廟、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祁寯藻故里景區、尹林芝烈士陵園、烏金山國家、榆社-清涼寺、禪山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響堂寺石刻、福祥寺、祁縣何家大院、革命圣地麻田、和順-兵憲牌坊、懿濟圣母廟、后溝古村、雙林寺。
旅游街景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靈石王家大院被人們稱譽為“天上取樣人間造,雕藝精湛世上絕”,以其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現以“*民居藝術館”對海內外游客開放。
2013年晉中市地區生產總值1020.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產業增加值95.7億元,增長4.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4%;第二產業增加值535.8億元,增長12.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5%;第三產業增加值388.9億元,增長5.3%,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960元,按2013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4985美元。
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農業產業化居山西省領先位置,是山西省糧食、蔬菜、畜產品、干鮮果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和畜禽產品綜合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山西省*,農業科技含量較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強,農業優勢突出。
2013年晉中農作物種植面積322.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9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73.1千公頃,減少4.7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4千公頃,減少0.2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1千公頃,減少0.2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215.8千公頃,增加5.7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14.2千公頃,減少6.0千公頃。
2013年糧食產量182.4萬噸,增產7.6%。其中,夏糧5.9萬噸,減產35.4%;秋糧176.5萬噸,增產10.1%。
2013年完成造林26.1千公頃,增長18.6%。經濟林面積11.6千公頃,增長100.0%。2013年木材產量1.11萬立方米,增長40.5%。
2013年晉中肉類總產量17.4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豬肉產量11.5萬噸,增長1.8%;牛肉產量1.3萬噸,減少3.1%;羊肉產量1.3萬噸,增長1.6%;禽肉產量3.2萬噸,增長3.3%。年末生豬存欄92.1萬頭,下降6.4%;生豬出欄133.5萬頭,增長2.8%。牛奶產量11.4萬噸,增長2.5%。禽蛋產量14.1萬噸,減少0.8%。水產品產量0.3萬噸,增長11.5%。
2013年末晉中農業機械總動力363.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9%。機械耕地面積27.1萬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5.7萬公頃,機械收獲面積13.1萬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1.5%、0.4%和12%。晉中農機化經營總收入20.1億元,增長8.1%。
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形成機械、煤炭、冶金、化工等支柱產業,煤焦、紡機、玻璃器皿、瑪鋼、醫藥等產品在山西省占有較大份額。[7]
2013年末晉中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517家。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2.7億元,同比增長13.0%。全社會原煤產量8455.9萬噸,比上年增長10.4%;發電量213.4億千瓦時,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1112.0萬噸,增長3.2%;粗鋼產量214.7萬噸,增長25.0%。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8.1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9.9億元、212.8億元、166.2億元和60.5億元,分別增長-5.0%、15.0%、38.4%和8.6%;新興產業中,非金屬礦制品業、化學行業、裝備制造業、醫藥行業和食品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1億元、55.6億元、82.6億元、15.4億元和57.5億元,分別增長7.9%、12.8%、7.0%、17.9%和8.7%。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73.2億元,比上年下降17.3%;實現利潤6.6億元,下降65.3%。
2013年晉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01.5億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7.9億元,增長17.2%。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401.4億元,增長14.1%;餐飲收入額28.1億元,增長10.7%。2013年晉中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8.4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0億元;電信業務總量56.4億元。
2013年晉中固定電話用戶年末達到64.9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82.1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75.7萬戶。年末晉中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47.0萬戶。晉中寬帶接入用戶52.8萬戶,增長23.4%。旅游外匯收入11811.8萬美元,國內旅游收入294.0億元,旅游總收入301.5億元,分別增長15.6%、40.3%和39.4%。年末晉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36.7億元,比年初增加154.9億元,增長9.2%。各項貸款余額910.3億元,比年初增加156.7億元,增長20.8%。2013年晉中保費收入43.4億元,增長7.9%。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2.9億元,增長11.3%;人身險和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0.5億元,增長6.6%。2009年晉中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25.5億元,同比增長8.1%。
匈牙利 雅斯·納吉孔·索爾諾克州 索爾諾克市(2009年7月起)。
1.郊游
即使是居家婦女,也會借寺廟上香完成出游的心愿。因為婦女的閑暇時間往往是十分枯燥單調的,長期處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壓抑之下,同時蘊藏著一種強烈的外出娛樂的渴望。
2.養鳥弄蟲
游樂之外,養鳥弄蟲也成為許多人的消遣。晉中秧歌《數村村》唱道:“過開柵到武陵村,不打墊席就斗鵪鶉!泵癯跏咳藙⑽谋浭龅溃骸暗老桃陨细蝗司沩g,善走馬、斗鶉、蓄鷹、養鴿、飼鳥之事,常馳騁田野”。如太谷北洸曹家、榆次聶店王家就養著很多哈巴狗,主人抽大煙時,哈巴狗在一旁吐舌擺尾。他們還養鷹,常常帶上訓練有素的鷹到野外抓野兔,以為消遣。太谷富商曹潤堂有詩曰:綠樹陰濃棗葉齊,窗前時有鷓鶘啼?正S盡日消閑甚,時與鄰翁看斗雞。
2013年晉中有普通高等學校16所,普通中學223所,小學692所,幼兒園538所。
山西農業大學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分校區 太原師范學院分校區
山西職工醫學院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中醫學院分校區
晉中學院 山西傳媒學院文華校區 山西煤炭學院(籌)
2013年晉中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031件,增長8.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為241件。2013年晉中專利授權量為544件,增長14.3%。按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年末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比上年增加10家,創造高技術產業總產值34.8億元,增長53.3%。
2013年末晉中共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藝術表演團體32個,公共圖書館11個。年末晉中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1262.5千冊。年末晉中共有電視臺11座,廣播電臺節目10套。有線電視用戶42.0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96.75%,電視人口覆蓋率99.59%。晉中市博物館有:介休市博物館、榆次*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榆社化石博物館、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等。
2013年末晉中共有衛生機構1079個。其中,醫院9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個。晉中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3655張,其中醫院床位9441張,衛生院床位3414張。晉中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88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666人,注冊護士5699人。晉中11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219.6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99.37%。
2013年末晉中擁有各級體育機關12個,體育運動學校1個。晉中共有二級運動員193人,二級裁判員240人。
2013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4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8.47萬人,參保居民10.57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45.7萬人,增加0.3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8.4萬人,增加7.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3.4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9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2.2萬人,增加0.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8.7萬人,增加0.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4.1萬人,增加0.9萬人。
2013年晉中納入城市*生活保障的居民54206人,比上年減少2240人;納入農村*生活保障的居民112494人,比上年增加2851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18175人,比上年減少61人。2013年共發放*保障資金30453.1萬元。
2013年末晉中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116個,其中,老年人與殘疾人服務機構101個,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床位數5874張。
晉中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基本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滿、蒙、彝、土、俄羅斯、鄂倫春、藏、維吾爾、壯族、錫伯、哈尼、土家等26個少數民族,人口近5000人(2009年),分布在晉中各地。該市也是山西省宗教工作重點市,2009年有5個山西省宗教工作重點縣,約13萬信教群眾分布在晉中11個縣的60余個鄉(鎮)、500余個行政村,有30余處經政府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以及140余名宗教教職人員。
晉商文化是以整個山西為背景,以商貿為中心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它以晉商在*市場上發跡、稱雄為起點,以明、清兩代,以致延續到民國時期,以商業為紐帶的一系列文化現象。
從歷史根由上講,晉商最早并不產生于晉中。它有一個從晉南向北的依次推進。到清初,晉中商幫取代了晉南、晉東南商人在晉商中的主導地位,成為晉商最杰出的代表。
晉商的商業活動創造了晉中的商業文化。從經商理念、價值取向、職業道德到經營方式、組織管理手段乃至簿記、珠算、密押等技術方法,形成一整套倫理文化和制度文化。這是最本質涵義上的晉商文化。此外,由于晉商活動在各行各業中的主流地位,晉商的生存和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的文化現象。從平遙古城199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到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一年勝過一年的國際影響;從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走紅,到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和話劇《立秋》的轟動;承載著晉商文化豐富內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遙古城、祁縣歷史文化名城和榆次老城)“六院”(榆次常家莊園、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宅院)。
晉中也是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集散地:“寒食節”發源于介休,牛郎織女的傳說發源于和順,壽陽傳說是壽星的故鄉,左權小花戲、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間文化滋養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的人們。
每年農歷清明節前二日古稱寒食節,這是源于晉中而傳遍全國的節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時期晉國功臣介子推在綿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晉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國在這一天不準生火做飯,用干糧或冷食充饑。秦漢以后,逐步成為地方風俗并向外擴散。唐宋時期,有許多文人學士利用寒食節來謳歌介子推“不言祿”的高風亮節。同時,因清明節前二日正好與“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間又把寒食節作為冥婚配干喪或暫厝合葬的鬼節日。唐代詩人姚合曾在《寒食》中寫道:“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直至明清時期,各地仍延續寒食節餐飲冷食的習慣,用以追念介子推。再是,這一天可以隨便興工動土,民間拆房建房或修橋鋪路時,都要事先在這一天挖挖土地、鏟鏟墻,以示工程已經開始,待日后正式興工時,別的神靈也不會干預。
特產 簡介
介休貫餡糖 營養豐富,具有皮兒薄,餡兒香,氣味芬芳,味道鮮美可口等特點
介休鹿茸 在農藥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介休五靈脂 分為靈脂米、靈脂塊(血靈脂、糖靈脂)兩種
貓耳朵 用手指將小面塊按成貓耳朵形狀,面食形狀美觀,筋性強
蕎面涼粉 清涼適口,待客佳品
平遙碗托 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灌餡糖 糠粞、清紅絲,核桃仁、綿白糖、桂花、玫瑰、芝麻作成
太谷餅 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于太谷縣得名
平遙牛肉 清代皇宮貢品
吊爐燒餅 是昔陽的傳統食品,產生于金元時期
珍珠粥 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贊賞
壽陽茶食 唐朝皇宮貢品,待客宴賓之品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介休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縣、祁縣) *特色魅力城市